


南昌萬達建筑機械有限公司
聯系人:劉經理
手 機:13576976218
13970089056
電 話:0791-85261516
地 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小蘭工業園
混凝土泵在中國的發展史
混凝土泵隨著混凝土機械的發展而發展。1984年,在建設部的支持下,由長沙建機院牽頭,提出了國產混凝土機械產品更新換代的方針,針對當時我國現狀,于84年初在長沙開展了的混凝土機械大比武與評獎,實際上也就是進行產品選型。通過行業反復論證比較,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,對已有產品,認為混凝土攪拌機中的反轉出料式和臥軸式較有前途,雖然當時該型產品還不成熟,但技術與市場大。例如,當時我國鼓筒型攪拌機年產量約為15萬臺,單機重量達3~4噸,而反轉式重量僅2噸多,僅原材料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省鋼材20萬噸,同時攪拌機運轉的耗電量也可以減少30~40%。84年,集中了70~80人的聯合攻關隊伍在長沙,對反轉式150型、200型、350型、500型和臥軸式200型、250型、350型、500型等2個系列8個產品進行聯合設計,同時在選擇了10個廠進行試制。隨后,針對由于各廠制造工藝不同的具體情況,聯合攻關小組又組織開展了工藝上的學術交流,并且將6個廠的整個制造工藝過程通過錄像記錄下來,相互交流。
早在1977年,在研發和掌握了混凝土輸送泵技術的基礎上,長沙建機所 、廊坊機械化所和沈陽工程機械廠一道,開發研制了23m臂架式泵車,這是我國*臺自行設計研制的國產混凝土泵車。同時,其它企業采取技術引進與消化創新相結合的方式,引進了德國、日本的混凝土車、站、泵產品和技術。1982年,原湖北建筑機械廠引進日本石川島建機的泵車生產技術,合作生產臂架式泵車,從此結束了我國不能批量生產混凝土泵車的歷史。上海華東建筑機械廠和阜新礦山機械廠于1987年引進了日本混凝土攪拌站技術,開發生產了 60~100m3/h商品混凝土站。1900年徐工集團引進德國普茨邁斯特的技術,合作生產32m泵車。
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,發展混凝土機械產品中的車、站、泵提上了我國建設機械發展議事日程。中國建設機械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提出了“全行業聯合起來,用三年時間發展‘一站三車’,把商品混凝土機械搞上去!”的口號。由于我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,因此,中國建設機械行業協會在這一歷史時期 ,抓住機遇,把工作主要放在了自主創新、引導企業技術進步和發展壯大上來,我國混凝土機械行業的發展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長沙建機院已完成25~90m3/h商品混凝土站(樓)的開發設計。至1944年,上海華東建筑機械廠和山東省建筑機械廠生產的混凝土站(樓)己在市場漸露頭角,市場占有率達50%,外國混凝土機械產品一統中國市場的格局開始改變,壟斷的局面被打破,在我國混凝土機械市場,開始形成有益于發展壯大產品、有益于增強產品質量性能的良性競爭環境。